羌舞“莎朗”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中的可行性探究
1.前言 来自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12亿,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将是所有老年人群面对的严重问题。约有1/3以上年龄>65岁的老年人,每年至少跌倒1次。所以说跌倒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引起老年人跌倒最主要的原因被认为是平衡能力的下降所致。通过适当的运动能有效维持老年人的肌力、延缓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的功能退化,从而有效抑制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下降。 2015年代俊在《老年人防跌倒健身操运动干预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以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为指导研制一套老年人防跌倒健身操,并通过12周运动干预实验检验其效果。在干扰中期阶段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因此开发更加安全、有效且适合老年人的防跌倒运动干预方案是当前老年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怎样的体操动作、组合内容及练习形式来达到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目的,这需要借助科学的研究理论来指导实践。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备受关注,并作为提高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及平衡能力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竞技体育领域。该训练着重改善人体核心区域及附属关节、韧带及深层小肌肉群的肌间协调,在稳定重心、调节整个身体的平衡、上下肢力量的传递等方面通过对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与控制达到稳定的目的。本文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挖掘羌族舞蹈内在规律及特点,并对其进行系统整理,结合时下流行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对老年人跌倒机制进行研究,尝试在民族传统文化与老年人健身之间找到突破点,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2.羌舞“莎朗”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自2014年文化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来,在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建设与共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扬以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与传播等方面做出指导性建议,在促进传统文化与体育健身事业的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如何开展好、引导好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激发健身兴趣,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中提到将目前开展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与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结合起来,鼓励各地编排融合传统文化、体育、舞蹈、大众健身于一体的健身舞、广场舞。201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会议上将培训与推广由专家创编适合各类人群、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舞蹈已得到广泛传播。另外,积极推进民族传统舞蹈与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走进社区、校园。将因地制宜创编民族传统项目纳入学校课堂常规教学及课间操当中,势必会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现有人口约309,576人(2010年)是分布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始羌族主要发源于西北陕甘宁地区,后来经过历史的变迁,不断地分散与融合,如今,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而遗留在陕西地区的仅仅是一小支,陕西凤县的羌族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支。随着近代新潮流、新文化的引入与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在此大背景下许多文化资源造成传承受阻的危险,目前陕西凤县通过组建协会、举办羌族特色文化旅游节等手段来传承推广羌族文化。 范燕华,龙有成在《浅析羌族舞蹈的分类特点及形式》一文中提到,羌族民间舞蹈风格与其生活环境分不开,从地理环境上看他们常年生活在高山之上,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进行的生产活动或长时间行走狭窄道路形成的走路姿态,逐渐运用到羌族民民间舞蹈表演中。羌族舞蹈中的腿部动作较为灵活,而其中的小腿动作则更以灵活敏捷见长。在舞蹈表演中以右肩右胯为轴心,形成以“胴体的轴向后转动韵律和上身倾斜转动的拧倾韵律”。“萨朗”作为羌族舞蹈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众多的羌族舞蹈中最具鲜明特点。中国少数民族中有不少带有本民族风格特点的胯部动作,如苗族舞蹈中的胯部动律。羌族舞蹈“莎朗”中的胯部动作以关胯、甩胯、顶胯、转胯最为特点。虽然“莎朗”的舞蹈动作形式多变,看似复杂,但舞蹈动作当中的胯部旋转幅度大、速度快;脚步灵活而轨迹统一等特点在众多的民族舞蹈风格中特色鲜明。 3.老年人健身现状与跌倒因素分析 3.1 时间因素 2001年,辛利,周毅《在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总结了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特点有:活动频繁,时间较长,持之以恒等。在每天参加完晨练,下午仍参加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城市老年人的11.6%。在有体育活动习惯的老年人中,每周有3次及以上、每次活动时间>1 h的人占78.5%。由于现在的老年人生活方式比较单调却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利用,通过健身来达到健康的理念得到大多数老年人重视,因此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已经占据重要位置。发展趋势方面,老年体育人口扩大化、活动综合化、活动方式科学化等特点。因此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挖掘开发一系列更加科学系统的运动健身形式将是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 3.2 生理因素 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所从事健身项目特点,如运动周期缓慢、路线不宜多变,同时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理功能均有适当刺激得到锻炼的目的,另外在心理上得到愉悦与满足等,但特别不适合做改变头部位置方面的运动。老年人应根据自身年龄及身体现状有选择性地进行锻炼。 有关老年人跌倒风险因素调查显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的危险因素。众多因素中内在的生理机能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另一导致老年人跌倒风险因素增多的诱因是神经系统方面中枢控制能力下降。目前,在跌倒干扰措施中国际公认的“5E”伤害预防综合策略,在国外其有效性在实践中已得到证明。特别是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伤害,减少死亡概率的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及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扰措施中,适合的运动包括太极拳、健步走等。其中,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健身运动。研究发现太极拳可以将跌倒的机会减少一半,它除对人体的多个系统有不同程度的锻炼作用外,也是老年人保持平衡、重心控制能力的有效锻炼方式。但太极拳脚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若老年人未经专业人员的指导,容易造成下肢膝关节等部位损伤。如何开发编制适合老年人身心规律,尤其在预防跌倒方面有明显效果的运动形式,如运动量适中,心情愉悦且动作符合运动人体科学,易学易推广又能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莎朗”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中的可行性 纵观现有羌舞“莎朗”影像资料的动律及舞步特点,“拧倾”“一边顺”则为主要特色,有别于其他民族舞蹈。而“拧倾”“一边顺”恰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实质。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一个“不稳定因素”即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稳定性指腰-骨盆-髋联合结构的稳定程度,而稳定不稳定是反映结构状态的一个力学概念,所以目前多见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界定稳定性。作为一种新潮的力量训练理念,不仅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协调、灵敏及平衡能力不足现状外,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样效果明显。 胯部是人体在运动中关节达到协调统一不应忽视的中枢环节,对人体直立姿势稳定,人体运动过程中重心平衡点的协调与控制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虽然胯部在舞蹈动作中给人的直观美感不够明显,但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因各类动作发力部位不尽相同,但在上下肢协调统一、维持基本的重心平衡等方面胯部在多数时候起到明显的传递与带动作用。 在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平衡的试验中,通过对受试者步态指标分析,发现与对实验组行走时摆动腿的髋、膝、踝角度活动范围相比较,经常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髋关节活动角度范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在步行能力与平衡功能,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表现出明显相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步速的下降与单侧肌力下降存在正相关。根据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不稳定”因素在人体训练中可通过增加单侧或双侧“不稳定”形式进行训练。“莎朗”当中的“一边顺”形式则为训练老年人稳定性提供可能。研究表明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关节活动幅度,同时延缓肌力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提高老年人步态稳定性。 因此老年人为预防跌倒而进行的针对性健身,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并结合科学方法及自身健康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搜集现有的视频资料看出在喜庆、集会时表演的“莎朗”一般为多人牵手围圈形式,脚步多采用“S”形式在走访当地羌族会长等人时他们也证实了羌舞脚步多采用太极八卦路线这一说法。这种行走路线对老年人下肢稳定性有很好的锻炼。目前有许多媒体报道中国人的健身是从老年开始,当然报道中数据的证实性有待商榷,但从体育总局对体育锻炼人口的年龄及面临的障碍因素来看,老年人参与程度较高,而老年人则对学习传统民族文化有十分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对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解决当今社会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从全球视野来审视中国民族传统没能得到很好地传承原因除全球化浪潮和外部体育的冲击外,民族自身的传统体育项目操作不够简化,没能很好激发人们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兴趣。只有改革相应现有对待传统体育项目的方式,解决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才能为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3.4 传统文化“莎朗”有待深入挖掘,健身意识需要提高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精华需要传承和发扬,而老年人群则是目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体育健身参与度的人群,在参加体育健身时面临的障碍因素也不尽相同。在“不锻炼”人群中,除了因工作和家务“没时间”外,“无兴趣”和“惰性”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而“经常锻炼”的人认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不是因“工作和家务”导致。 由此可见,提高大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发其兴趣,是提高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公布的结果可以看出,只要提高有时间而低健身意识的老年人口数量,通过对羌族传统文化中“莎朗”的深入挖掘,不仅能够了解古老的羌族文化,而且还能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积极意义。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编排项目内容,如在练习初期采用羌舞“莎朗”当中胯部动作降低速度,适度减少下肢脚步动作的活动幅度、范围,待动作熟练后逐步提高速递,提高幅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健身兴趣,最终将会在传统文化传承与老年人健身方面达到双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