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畜牧业的点滴
谈起畜牧业,我一点也不陌生。儿时,家里养的猪是全家的“钱袋子”,我家姐弟5人上学,全靠养母猪下猪仔挣学杂费。长大懂事后,父母带我去县城交易市场卖猪仔,一窝猪仔卖上好价钱,父母就会非常开心,说留着给我们上学用。
每当家里养的猪鸡等畜禽发生疫病时,父母会非常着急,急忙找兽医医治。那时候村里兽医很多,兽医治好了畜禽的疫病,我们全家都很高兴。有一年,家里养的母猪分娩后突遇疫病(现在想起来可能是猪瘟、蓝耳等烈性病),导致猪仔没有奶水喝,最后猪仔全部都死了。父母很伤心,我们一起挖坑掩埋了死去的猪仔,当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没有吃饭。
2006年我考上了大学,调剂到了农业专业。那时候父母亲戚很不理解,说是我们农村好不容易出个大学生,为什么还要学农。在他们眼里,当个老师或者医生都比这个好。
步入大学,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精彩的入学指导课。我到现在还记得老师说的“人医看病,要望闻问切,动物不说话,我们能给它看好,说明很厉害”,因此更坚定了我学下去的信心。
2011年,我进入县级畜牧部门工作。刚开始工作时,我不了解单位的工作内容,以为就是给畜禽看病,后来才知道我们从事的是全面系统的畜牧兽医工作。那时候,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在基层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从单位老同志身上学到了工作的踏实稳重、年轻同事的开放朝气。我们的工作面向一线养殖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为民务实的心态,工作要立足于“三农”,服务“三农”,面向“三农”。当时我总在想,好在自己来自农村,和一线养殖户更贴心,和他们打交道不会太难。
2013年,我来到市里工作,陆续经历了H7N9流感、小反刍兽疫疫情、畜禽禁养区划定和养殖场关闭搬迁、环保大督察、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以及生猪稳产保供等一系列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菜篮子”民生工程的重大事件。
工作以来,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畜牧部门的业务骨干。从应急值守到现场处置,从“环保拆迁”到生猪复养,从疫病防控为主到重点抓粪污资源化利用,每一次工作重点的转变都让我见证了畜牧业工作的转型,也见证着自己的成长和阅历。
当前,畜牧业正经历着不小的变化,我们的工作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一是从传统家庭式养殖到现在规模化养殖。从千家万户的家庭式散养到现在的集约化养殖,规模化比重逐年递增,大型规模养殖场逐渐取代了中小养殖场和散户。
二是从粗放式养殖到现在清洁化饲养。从以前的畜禽粪污污染到现在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我们从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改善饲料配方、优化设施设备入手,逐步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全面系统粪污治理。
三是从治疗式防控到现在预防性保健。从以前单一被动的疾病治疗到现在的预防性保健,我们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利用中医辨证施治原理,提高畜禽机体抵抗力,降低死淘率,节约用药成本。
四是从畜禽数量化发展向现在质量型发展推进。随着市民“菜篮子”产品不断丰富,人们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并开始寻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追求食品营养和质量安全。
五是从单一养殖向产运销储产业化迈进。面对市场价格规律,只有产运销储对接,优化中间环节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优胜劣汰。如现在的温氏等大型企业,逐渐向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收储一条龙方向发展。
六是从食用型养殖向观赏性、伴侣型养殖转型。部分畜禽能与人类进行亲密沟通和情感交流,给人们带来生活快乐,有些犬类经过训练还具备导盲等特殊功能。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动物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员。
畜牧业的变化适应了市场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满足了人民的实际需求。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新时代的畜牧人要继续加强学习,以不变应万变“改革永无止境,学习永远在路上”,扎实做好畜禽产业重点领域的管理服务工作,促进畜牧业朝品牌化、产业化乃至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