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的兽医博士生教育质量研究
一、研究缘起
我国作为养殖大国历来重视动物疫病防治,但随着兽医执业和管理业务的不断扩展,高层次、专门性、应用型兽医人才相对缺乏的弊端逐步显露,亟须建立综合能力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兽医队伍。在此背景下,1999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兽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1],同时设置了兽医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历经20年的发展,我国兽医博士生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规模与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具体而言,在规模上,兽医博士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一方面,兽医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增多。截至 2018年,全国共有11个兽医博士学位授权高校(见表1),除西南地区外,均有授权高校。另一方面,兽医博士生招生规模与学位授权数量不断增加。2000年以来,各兽医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共计招生1347人(见图1)。
从质量上看,兽医博士生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①招生与考试制度日趋完善。为保证生源质量,高校对考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背景进行严格把控,明确规定考生需具备兽医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背景,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提升兽医博士生教育质量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招生方式由自主考试、自主录取转变为联考、联录,施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三统一”制度,保证了兽医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规范和公平、公正。②培养规格和目标不断明确。将兽医博士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逐步确立兽医博士生的培养规格与目标是执业兽医专家型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③案例库建设逐步推进。针对兽医学科的特殊性,以动物类属进行分类,设立“马属动物疾病”“牛、羊疾病”“宠物疾病”“猪病”“禽病”等五个案例子库,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案例,并通过“案例大赛”等形式不断对其进行丰富。
表1 我国兽医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分布情况序号高校名称(授权时间)所在省份 1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北京 2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江苏 3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黑龙江 4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广东 5吉林大学(2006年)吉林 6扬州大学(2006年)江苏 7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甘肃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陕西 9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山西 10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湖北 11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河北
图1 2000~2018年我国兽医博士生招生数与学位授予数
与此同时,兽医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诸多问题,如培养过程与实践需求脱节、培养质量不高等[2]。学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答多是从宏观角度展开,基于学位论文情况[3]、培养实践[4]等以管理者的视角分析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政策体制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鲜有从微观角度以学生视角开展的相关研究。兽医博士生亲历整个教育过程,既是兽医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最大主体,又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因而,从学生视角展开专门性调查既可以对兽医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进行过程、结果及追踪的多维评价,又能够获取最直接的反馈信息,对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为洞悉“我国兽医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质量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回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系统调研,其中问卷调查部分集中针对兽医专业学位在读和毕业博士生展开。
二、兽医博士生教育质量调查
1.研究的理论框架及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解当前我国兽医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概况,本团队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对兽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高校管理者、高校导师、行业用人单位管理者及博士生等8位相关利益群体中的成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运用博士生教育质量“输入–过程–输出–发展”(Input–Process– Output–Development,简称IPOD框架)分析框架[5],根据兽医博士生教育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取了学生背景、求学动机、学习投入、高校培养、校外参与、成果产出、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现实及职业发展评价9个维度(见图2)。
2.问卷设计
基于兽医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面向兽医博士生(包括在读生和毕业生)的两套教育质量调查问卷,在进行小范围实地预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最终生成在读生问卷共43个问题,涉及学生基本信息、培养过程评价、职业发展期望和综合评价四部分,共计89个统计变量;毕业生问卷共53个问题,涉及学生基本信息、培养过程评价、职业发展概况及综合评价四部分,共计113个统计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