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科技引领聚焦多元共治
● 针对海岛特殊地理位置,旅游旺季纠纷类、求助类警情繁多等实际,普陀公安推出警民共建共治共享新举措
● 在坚持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普陀公安紧密结合经济发展,不断创新警务模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辖区企业保驾护航,为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围绕船、港、岸、城,以渔民衣食住行为着力点,突出科技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打通内部平台数据壁垒,聚焦多元共治,打造科技管控港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通讯员 刘宇翔
3月30日上午,从杭州传来喜讯,舟山市普陀区再次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自开展平安浙江建设以来,这也是普陀区连续第十六年获此殊荣!
舟山市普陀区是东海上的海岛城市,星罗棋布的岛屿犹如一颗颗夜明珠镶嵌在浩瀚的东海上,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素有“东海渔都”美誉。
海洋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但岛屿分散、交通不便,渔汛时渔港内渔船云集、渔民大规模集中上岸等特点,也给普陀区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压力。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这些难题,“东海渔都”普陀区公安机关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东极庙子湖岛的民警徒步接警,尽责敬业,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六横岛的民警务实创新,推出的“项目警官”新机制,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三家船企登上全球前十榜单;沈家门渔港的民警借力“科技管控港”建设热潮,成为港域平安主力军……
舟山市普陀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宏华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普陀公安乘着数字化改革东风,精准把握现代警务方向,坚持智慧领航、云端治理,把区域智理推向全域智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质效,破解海岛社会治理难题,将‘东海渔都'打造成了平安高地,助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东海之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营造了良好安全的社会环境。”
徒步旅警发掘民力
警民携手共治共享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于东极岛的歌曲《战士第二故乡》曾广为传唱,也使东极声名远播。
东极远离大陆,紧靠公海,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海上常年海雾笼罩,风大浪急,被人们形容是“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
近年来,随着海岛旅游发展,岛上居民也在旅游经济中获得红利,年收入不断增加,昔日荒凉渔村蝶变为网红旅游岛,2020年,进岛游客量突破26万人。
“派出所吗?东极庙子湖码头有人吵架,请你们快来一趟。”3月27日上午,东极派出所接到码头工作人员报警。
接警后,值班民警陈浩带队从派出所一路跑到码头,1公里的路程,民警们用时不到5分钟。
“东极镇在普陀区最东边,距离沈家门渔港约45公里,由庙子湖岛、东福山岛、青浜岛、黄兴岛4个住人岛屿及48个无人岛礁组成。因为各岛面积比较小,多陡坡,平地少,汽车行驶较为危险,所以我们没有出警车,这么多年来,我们出警基本是靠跑的!”东极派出所所长徐海东解释道。
时代在变化、海岛在发展,普陀公安始终坚持走群众工作路线,以人为本,忠诚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矛盾纠纷消弭在萌芽阶段,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岛。
魏坤是东极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虽然目前东极还处于旅游淡季,但他依旧很忙,他打开手机笑着对记者说:“你看,我每天微信步数都在3万步左右。”
“趁着旅游旺季还没来,得提前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比如旅馆、民宿的安全检查必须在旺季前完成,岛上的流动人口还得再排查一遍,几个工地还要再去做一下安全教育。”魏坤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当前的工作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动员‘离岛管家'赶紧采购专用标识、手电筒、喊话器、急救包之类装备,还得组织他们进行一些安全、法律方面培训,旅游旺季快到了,各海岛的治安还得靠他们协助。”
魏坤所说的“离岛管家”,是普陀公安针对海岛特殊地理位置,旅游旺季纠纷类、求助类警情繁多等实际,近年来在社会治理方面新推出的警民共建共治共享“新名片”。
比如东极派出所,在庙子湖、东福山、青浜和黄兴4个住人岛屿上挑选了责任心强、调解经验丰富、具备法律知识的党员群众、村委干部、渔家乐协会成员及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离岛管家”队伍,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因时、因地、因人做好旅游消费纠纷、涉旅行业纠纷和小型土地纠纷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