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出现损伤原因及预防
短跑项目是田径运动中最具竞争力和观赏性的项目,短跑项目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情况,也是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代表,从刘翔的运动成绩和所受的关注度就能清晰地发现。每年的三月份和十月份是举办田径运动会的最佳时间,在此时间段内学校和各级竞赛部门都会举办田径运动会,所以各级学校都会在田径运动各项目上投入比较多的师资力量。运动员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运动损伤,高校短跑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运动损伤已经成为田径项目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加之现在各种比赛比较多,对于运动员造成了巨大的负荷,所以运动损伤会比较多,因此调查和研究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科学的训练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 高校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现状
在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1]。根据文献的查阅和专家的访谈,本文主要从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准备活动时间、力量和柔韧专门训练、放松活动时间等3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查,本文又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发生的部位方面来对损伤进行了具体的调查,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调查数据来说明高校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损伤的具体情况。
第一,从准备活动上看,只有近50%的同学可以在训练之前做足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说高校短跑运动员没有将准备活动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由于训练强度比较大,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高强度下的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第二,柔韧可以减轻肌肉拉伸过程中的损伤程度,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校短跑运动员并没有将力量和柔韧性的专门训练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做完力量训练后并没有很好的进行肌肉的拉伸,有近一半的教练员也没有强调柔韧性的重要性,说明没有重视柔韧性训练。第三,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也是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高校的短跑运动员并没有将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看待,所以应该加强放松活动来增强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第四,从受伤概率上看,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48人中只有8人是没有发生过耽误训练的运动损伤,其余40人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训练和比赛的运动损伤。按照关节来分依次是胫骨(75%)、大腿股后肌肉群(66.7%)、腰部(41.6%)、踝关节(31.25%)、跟腱(16.8%)、腹股沟(25%)。
2 高校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损伤原因的调查分析
2.1 没有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
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也会影响运动损伤的出现[2]。科学的训练能保证运动成绩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但是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目前俱乐部的教练员调查发现,基层的跆拳道教练员在训练的时候不是很科学,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教练员自身的原因和基层运动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所造成的。有资料显示,大约有1/5的运动损伤是由于教学、训练及比赛等组织训练的方法不科学所造成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由于教练员水平所造成的。另外,力量等素质的增长是需要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来逐步增加的,有时候由于教练员安排或者监督不当都非常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2 对准备活动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
准备活动具有提升机体的温度,使得肌肉的粘滞性减小,提升内脏器官的技能水平,调节心理状态等功能。高校短跑运动员没有将准备活动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由于训练强度比较大,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大强度下的肌肉和关节的损伤[3]。准备活动可以充分的将身体拉入一个激烈的对抗中,准备活动后身体的肌肉和韧带充分的伸展。在业余训练中很多人对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非常的不重视,他们认为准备活动浪费体力,只需要在运动前进行简单的活动就可以,也正是这样的认识造成了许多运动损伤的出现,这也是由于他们体能储备不够的原因造成的。
2.3 心理因素影响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运动中的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对自身条件的能力感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自我运动能力的直觉,也就是自己对自己在所运动项目中的自我能力评价。过高或者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运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因竞争而产生的压力,这样就会采取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高难度技术动作,从而引起失误或者运动损伤。有研究表明,过度的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在训练和比赛中容易导致身体上的不适,主要表现为肌肉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运动的视野变小,这时的防守就变得非常脆弱,在遭受到对方的击打时很容易受伤。另外一种影响心理的因素是唤醒激发,这种主要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情绪上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继而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最后引起各种紧张的现象出现,当运动员带着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来比赛时势必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动作变形及不协调,进而造成运动损伤。